276 | 5 | 1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正>一从在场的现象学到不在场的现象学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存在,但存在如何被确定,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古典哲学以独断论来确定存在,近代哲学以主体性来规定存在,他们都不具有充分的合理性。现象学提供了把握存在的方法论。现象学所说的"朝向实事本身",也就是面向存在者的本质。但离开存在论谈论存在者的本质,只能陷于实体论的泥沼。只有依据存在论才能考察存在者的本质,也就是说只有把握存在的本质,才能把握存在者的本质。所以,从批判的角度看,现象学并不是关于存在者的本质的科学,而是关于存在意义显现的哲学方法论。这就是说,现象学必然与存在论结合。但是,由于存在不是存在者、不在场,不能成为对象,不能被直观地把握;或者换一个角度说,世界作为存在者整体不能作为
Abstract:[1][2][7][10]波尔特:《存在的急迫——论海德格尔的〈对哲学的献文〉》,张志和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第148页;第148页;第110-111页;第318-319页。
[3][4]转引自孙向晨:《面对他者——莱维纳斯哲学思想研究》,三联书店,2008,第151页;第332页。
[5]列维纳斯:《从存在到存在者》,吴蕙仪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第69-70、68、67页。
[6]让-吕克·马里翁:《还原与给予》,方向红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第318页。
[8]参阅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2。
[9]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2,第364页。
[11][14]转引自尚杰:《马里翁与现象学》,《哲学研究》2007年第6期。
[1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87,第36页。
[13]参阅让-吕克·马里翁:《还原与给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15]盖格尔:《艺术的意味》,艾彦译,华夏出版社,1999,第245页。
[16]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39、40页。
[17]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孙周兴选编,三联书店,1996,第375页。
[18][19]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孙周兴选编,三联书店,1996,第1253页;第1254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B089
引用信息:
[1]杨春时.存在的原初确立:缺席现象学与推定存在论[J].哲学动态,2013(12):55-61.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