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 哲学动态
创办日期: 1963
主管部门: masterDepart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刊期: 月刊
电话: 85195517
Email: zhexuedongtai@126.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40/B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0216

2025年05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与阐释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分布论

文学平;

意识在物种之间的分布问题既是重要的科学问题,也是重要的哲学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部分动物是有意识的。人们可能会从意识概念、语言能力、理性能力和动物本能等方面否定“部分动物意识论”,但这些否定性的理由均不能成立。马克思描述过动物的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恩格斯明确肯定动物的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动物本能实际上是由学习行为进化而来的。“部分动物意识论”还可能面临“诉诸别的论断的质疑”“诉诸泛心论的质疑”“诉诸拟人论的质疑”,但这三种质疑均不能成立。重新检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分布论,将极大促进我们“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025 年 05 期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重大项目“社会意识的认知奠基和语言表征研究”(22JJD720005); 2022年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学平工作室)项目“马克思的语言哲学及其时代价值研究”(22SKJD051)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4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资本特殊”的逻辑规定与历史展开——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考察

毕照卿;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资本特殊”范畴。资本特殊指向资本的内在规定性,不仅蕴含着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与发展,而且凝练着马克思分析资本问题的思想精粹,体现了马克思如何从理论起点、理论体系、理论结果三个方面实现对黑格尔“神秘化的方法中所存在的合理的东西”的扬弃。在关于资本问题的理论结构中,资本特殊的内在规定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所决定的规定性;二是资本简单流通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关系所决定的规定性;三是资本运行中积累、竞争和积聚所决定的规定性。资本特殊的三个规定性,既是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客观反映,又以关键环节展现了资本作为思想总体的逻辑发展过程,实现了资本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2025 年 05 期 ;
[下载次数: 13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马克思的“物”

张东辉;李春晓;

马克思唯物主义意义上的“物”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对象化意义上的“物”,这种“物”通常被马克思称为“对象”。青年马克思发展了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的对象化理论,进一步从实践的角度将“物”理解为对象。第二,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物”,这种“物”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形式出现,表现为社会关系。资本是由商品的价值构成的,其物性表现为“价值实体”。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非物化、抽象化。第三,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物”,这种“物”呈现为人们物质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历史总体。诸物的普遍联系构成“物”的总体,其实质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与世界的普遍交往。就马克思思想而言,“物”的这三层含义呈现出个别(对象)、特殊(关系)和普遍(总体)的复合性关系。马克思立足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从唯物主义的角度阐释了“物”和“物的世界”,走进了社会和人类历史的深处。

2025 年 05 期 ;
[下载次数: 19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哲学的话语与形态

“求其所欲”还是“从其所可”——论荀子动机结构中的心欲关系

东方朔;李斯源;

在荀子的思想中,究竟是“心”还是“欲”提供行动的动力,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两种看法都有相应的文本解释根据。然而,它们对应的问题并不相同,带来的理论后果也颇有差别。尽管荀子“求者从所可”的说法蕴含着“心之所可”在追求行动中持续在场的意思,但在礼义文明产生之前,“心之所可”只是实现欲望的手段。在已有礼义文明之后,心对“道”的认可成为目的本身,心将“道”作为行动理由。从动机结构来说,“心”与“欲”都有动机效力,但符合道德的行动是由心所激发的。

2025 年 05 期 ;
[下载次数: 8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韩非子“中主之治”的治道逻辑与内在矛盾

王宏强;

韩非子治道设计的对象是才德平庸的君主。以中主为现实依据和逻辑起点,以明主为理想楷模,最终又以佐助“中主之治”为归宿,这是韩非子学说所内含的独特的治道逻辑。而揭示“中主之治”的治道逻辑可以呈现韩非子学说长期被忽视的另一面向。“中主之治”聚焦于君主才德平庸的现实,“明主之治”则力图呈现中主实现有力统治的能力要求。“中主之治”的关键在于尽管君主资质平平,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设计和人为建构,全方位、深层次地利用臣民的智慧与力量实现高效的国家治理。实际上,明主具有超凡远见和卓绝修养,绝非中主所能企及。“中主之治”的治道设计高估了君主“为善”“求治”的可能性,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君主个体有限性和国家事务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025 年 05 期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先秦诸子治国之道中的廉洁意识研究”(编号23XJC810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先秦诸子治国之道的廉洁意识”(编号2023lzujbkydx033)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0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最新动态

下载中心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394,951
今日访问量: 56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