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 1 | 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正>1954年,德国爱尔兰根学派(Erlanger Schule)创立人之一卡姆拉(w.Kamlah)发表了《海德格尔与技术——一封公开信》。他发表这封公开信的原因是:第一,他认为海德格尔所提出的问题仍然是未决的问题,即技术的本质为何?我们究竟为何目的使用技术手段?这个问题仍然具有开放性,并且他对海德格尔的回答略感失望。第二,海德格尔所作的关于技术的报告是一个面向公众的公开演讲,而不是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内部的小型研讨班,海德格尔的一言一行应该承担更多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因
Abstract:[1]参见卡姆拉所写的著名公开信《海德格尔与技术》(Matin Heidegger und die Technik),收入w.Kamlah,Von der Sprache zur Vernunfi,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i in der neuzeitlichen Profanit(a|¨)t,Bibliographisches Institut,1975,S.113-122.
[2]传记材料参见http://www.moesgen.de/pmoekaml.htm;Jtirgen Mittds~aB,"Kamlah",Enzyklopadie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stheorie,J(u|¨)trgen Mittelstraβ(Hg.),Band 2,J.B.Metzler,1984,S.340-342。另外,卡姆拉的学生米特尔施特拉斯(Jtirgen Mittdstraβ)教授曾向笔者提及卡姆拉与海德格尔之间的关系。
[3][14]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第185页;第164页。
[4][13][16]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来自德国的大师》,靳希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第526页;第524页;第533页。
[5][7][10][11]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5,第1页;第5页;第33页;第19页。
[6]参见《演讲与论文集》第18页的译者注。"Ge-stell"一词的使用是海德格尔的构词法创制的新词,源于Gestell(框架、底座等词义)。孙周兴先生曾先后翻译为“座架”和“集置”,座架表现一种冷酷死板的具有现成性的固化结构,而集置突出一种动态性地生成,用聚合、环绕的意蕴表达人在技术社会中的命运。海德格尔喜好用连字符打碎词语的日常书写和意义,构造出他的特殊用法。但是对于Gestell和Ge-stell两词,在德语语境中,一位听众和一位读者之间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本文提及的演讲活动)显然不能直接等同;这对于汉语语境中的人却又是另外一个问题,词与译文之间已然有确定性的关联,虽然此关联可能衍生出多个维度。本文取前者,意在汉语语境中直接标示出“架构”的意义,一种事实上的动态发生的结构;同时也突出一位普通德国听众的反应。这个问题的提出也符合卡姆拉所关心的语言的创制和使用的问题。
[8]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第234页。
[9]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70页。
[12][15][17][18][19][20][21]W.Kanlah,Von der Sprache zur Vernunft,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 in der neuzeitlichen Profanit(a|¨)t,Bibliographisches Institut,1975,S.119,S.119,S.115,S.116,S.117,S.118,S.121,
[22]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75-76页。
[23]P.Lorenzen,Methodisches Denken,Suhrkamp Verlag,1974,S.29.
[24][26][27][28][29][30]W.Kamlah/P.Lorenzen,Logische Propdeutik:Vorschule des vernünfiigen Redens,Metzler,1996,S.5,S.11,S.13,S.14,S.12,S.14-15.
[25]参见洛伦琛为其著作的英译本所写的序言。P.Lorenzen,Constructive Philosophy,trans.Karl Richard Pavlovic,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1987.
[31][32][33][35]Jürgen Mittelstraβ,"Das Verfügbare und das Unverfügbare",Glaube in der Wissensgesellschaft,ed.Heinz Nixdorf Museums Forum,Ferdinand Schningh,2001,S.9-18,S.9,S.10-11,S.12.
[34]海德格尔接受《明镜》周刊的采访所谈及的内容,参见《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第1311-1312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B516.54
引用信息:
[1]莫斌.哲学实践和哲学语言——爱尔兰根学派与海德格尔的对话[J].哲学动态,2014(07):68-75.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