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2, 04, 17-25
空间转向的生存论阐释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若干重要理论动向及其评价”(编号2009JJD720006)资助
邮箱(Email):
DOI:
摘要:

<正>城市理论的兴起是20世纪70年代全面展开的空间转向的结果。卡斯特曾抱怨列斐伏尔的空间转向理论过于晦涩,从而与城市实践相隔离,而从卡斯特开始,空间的探讨自觉地转向实践,形成了都市理论界拒斥纯粹理论研究的取向。不管怎么说,列斐伏尔的空间哲学仍然是一种理论资源,并通过大卫.哈维等,进而对当代空间及城市实践发生重要影响。但本文关注的依然是理论方面而且是存在论层面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城市与空间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所谓空间转向正是从形式上终结于海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76-277页;第55页;第78页。

[3][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第140页;第88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532页。

[7][26][27][28][29][30]《海德格尔选集》(上),孙周兴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第22页;第678页;第685-686页;第482页;第484页;第685-686页。

[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1][3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第62页;第63页;第66页;第66页;第118页;第66页;第112页;第118页;第114页;第118页;第66页;第66页;第129页;第131页;第1197页;第1196-1197页;第1197页;第66页;第66页。

[25]《海德格尔选集》(下),孙周兴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第1200页。

[33]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第44页。

[34][37][38][43][44]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第47页;第48页;第48页;第48;第48页。

[35][36][39][40][41][42][45][46]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Blackwell,1991,p.26.p.36,p.7,p.21,p.22,p.22,p.53,p.84。

[47]转引自童强:《空间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14页。

[48][49][50][51][52][53][55][56]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第18页;第20页;第20页;第12页;第20页;第21页;第19页;第4页。

[54]福柯:《空间、知识、权力》,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第13-14页。

[57]邹诗鹏:《生存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41页;《生存论研究何以可能》,《哲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58]《柏拉图〈对话〉七篇》,戴子钦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第191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B516.54

引用信息:

[1]邹诗鹏.空间转向的生存论阐释[J].哲学动态,2012(04):17-25.

基金信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若干重要理论动向及其评价”(编号2009JJD720006)资助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