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动态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哲学阐释

  • 论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

    辛鸣;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基本逻辑和基本方法,具有历史事实、理论逻辑、思想方法三重维度。作为历史进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到列宁主义的产生,从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守正创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作为发展逻辑,守正创新体现为马克思主义者既坚持客观历史规律之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维护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确定性,又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新理念、新概括、新思想,让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态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和旺盛创造力。作为思想精髓,守正创新既塑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形态,又奠定了这一理论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两个结合”,特别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实现了深刻变革,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化”为中国本土思想,在回答时代重大问题中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2023年01期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 作为目的和方法的人类

    沈湘平;

    在现代化过程中,关于“作为方法的亚洲”和“作为方法的中国”的讨论实质上是强调从“世界作为方法”到“世界作为目的”的转变,凸显了“非西方”世界的主体性及其建构。然而,无论是“以世界为方法”还是“以世界为目的”,在根本处都是存在无忧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实质是“人类何去何从”,人类面临整体性生存危机,亟需我们转向“人类”的叙事。当今时代,个体与类一定程度上已互为本体,“人类”必须同时作为“目的”和“方法”。“以人类为目的”意在凸显群体、个体的主体地位,它与那些不“以人类为目的”而只是本能地“以自己为目的”的狭隘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地域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当今时代人们更需要自觉地“以人类为方法”。作为方法的人类,意味着一种人类整体的视野和情怀、人类共同主体的自觉、人类原则高度的规范。中国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主张,都贯穿着“人类”逻辑,是“以天下观天下”“以天下为天下”的智慧结晶,是既“以人类为目的”又“以人类为方法”的行动方案。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增强民族性及其对人类性的贡献,而是要自觉地加强基于人类性的民族性提升,实现更高层次的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统一。或者说,“以中国为方法”的最高境界乃是自觉地“以人类为目的和方法”。

    2023年01期 13-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政治正义及其实践理路

    王岩;陈绍辉;

    政治正义是衡量政治权力来源和归宿是否正当、政治运行和秩序是否合法、政治价值结构和性质是否良善的综合评价系统。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政治正义作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价值标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价值依循,政治正义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最强力量”,凸显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形态的鲜明底色,是共产党人崇高价值追求的生动体现。以追求“国之大者”、实现人民至上为政治属性,以立足基本国情、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政治逻辑,以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为政治品格,以践行人民中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政治目标,以树立正确义利观、助推全球正义为世界情怀,这些充分勾勒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政治方略,展现了新时代政治正义的中国智慧。

    2023年01期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三教合一”:中国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

    龚晓康;

    儒释道三教皆以“道”为根本旨归,并立足自身本位来不断融会他者,最终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三教合一”思潮。但“三教合一”思潮的形成并没有泯灭三教之间的差异,反而促进了三教各自话语体系的构建。寻求同一性、自觉差异性、超越同异之辨,既是“三教合一”思潮得以形成的历史经验,也是当下中国哲学话语构建的现实路径。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在对“哲学”保持觉解的基础之上,不断地与西方哲学进行视域融合:“求同”以为双方的深层对话提供场域;“存异”以为双方的相互激活提供可能;最终超越同异之辨,实现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23年01期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在语词与概念之间的“自然”——兼论中国古代思想研究的概念化方法

    程乐松;

    通过回顾学界近年对于“自然”含义的研究,梳理其中所见的语文学及观念史等方法,以此说明这些研究方法背后的理论预设。针对“自然”义的诠解性尝试强化了“自然”意涵的收束性,并且呈现出概念性的特征。概念的意涵总是在一个先在的概念化思想操作中被预设的,即概念是以“可定义性”为前提的。收束性的意涵探究一方面奠基于概念性的预设和概念化的操作,另一方面意涵探究的结果又使得“自然”成为体系性思想分析和建构的工具。以此提示,在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中,对“自然”等关键性语汇的概念性预设与概念化操作需要有方法上的自觉。语词的可概念化并不等同于语词本身具有概念性,我们需要对“概念化”及其必要性保持自觉。在此基础上,让语词回归经验并凸显其“非概念性”可能是必要的。

    2023年01期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欧陆哲学

  • 源初时间是否足够本源——德里达与利科对源初时间批判的比较

    黄旺;

    德里达和利科分别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源初时间进行了批判和改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哲学立场。比较这两种批判思路,能使解构哲学和解释学展开对话,从而激发进一步的哲学思考。德里达认为源初时间还不够本源,在源初时间之先还有更古老的延异在运作;利科认为源初时间同时要以派生时间为基础,后者能构成对源初时间的丰富和增强,两者相互奠基。这两种批判的共同之处是都借助某种中介或派生性事物来反对源初时间的绝对优先性。区别在于,德里达更强调其中的差异、不一致的记忆一侧,而利科更强调辩证法对差异、不一致的再次克服的叙事一侧。

    2023年01期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不成形的物质是神圣的——巴塔耶“不成形”概念内涵新探

    王春明;

    学界对于巴塔耶“不成形”概念的阐释总体上还是字面性的,“不成形”的含义主要被把握为对形式的否定和僭越。这种阐释未能交代出“不成形”概念的深刻内涵。事实上,在巴塔耶那里,“不成形”首先是就事物的物质性面相而言的,它表达的是事物样貌呈现出的令人不快的物质性过度。其次,“不成形”引发的不快是人的基本情状,它反映着包含在人性中的对特定物质的禁忌态度。最后,此种意义上的“不成形”具有巴塔耶所理解的“神圣”的意味,因为不成形之物所彰显的终究是死亡的物质性力量。总之,“不成形”的概念内涵必须在巴塔耶神圣人类学的框架内得到更充分的界定。

    2023年01期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元伦理学

  • 动机内在主义:基于神经科学的挑战——以VM患者的研究为例

    蔡蓁;

    动机内在主义主张第一人称的道德判断与行为动机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经验研究虽然不能在积极的意义上证明这种观点,但能够通过举出反例对它提出合理的质疑。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对内在主义提出的挑战试图论证,VM患者能够像正常人那样作出道德判断,却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动机,因而可以被看作现实世界中的无道德者,并构成内在主义的反例。但是,对相关证据的考察表明,这种挑战低估了从神经生理指标推断出心理状态的难度,以及动机状态的复杂性,因此并不足以对内在主义提出决定性的反驳。不过,视野更加广泛的经验研究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动机内在主义要作出进一步的回应,可以尝试对VM患者的动机状态作出更好的解释,或者转向有条件的内在主义,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对所适用的行动者作出限制。

    2023年01期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捍卫动机内在主义:一种基于道德理性主义的策略

    孙逸凡;

    道德理性主义的概念性主张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道德概念蕴含着道德的要求与规范性理由之间的必然联系。根据这一概念性主张,一些哲学家发展出一种以实践上的理性为条件的道德判断动机内在主义。反对者则通过挑战道德理性主义的概念性主张来反对这一版本的动机内在主义。然而,拒绝这一概念性主张将导致我们无法解释人们的道德信念的来源,从而让道德语言实践成为不可理解的。只有接受道德理性主义的概念性主张,我们才能对人们如何形成道德信念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意味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相信这一概念性主张为真,而以实践上的理性为条件的动机内在主义可以得到辩护。

    2023年01期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人工智能的哲学省思

  • 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智能透明”问题

    王天恩;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规制中,透明原则是其他伦理原则的前提性基础。在专用人工智能发展阶段,透明原则规制的合理性勿庸置疑。但当人工智能向通用化发展,对于自主进化的智能算法,透明原则就不仅不再合理,而且会逐渐进入一个实践困境。作为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的内在要求,通用机器智能发展的透明原则隐含着某种内在的悖理性:智能的通用化意味着自主进化,而智能的自主进化则意味着走向不透明。当然,这一内在悖理性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通用化发展的“死结”,而是解释和诠释内在关联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它意味着人工智能伦理维度的更高层次,意味着智能算法发展过程中算法伦理诠释学理解的必要性。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智能透明”问题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其理解进路和解决之道就在于,随着智能算法自主性的发展不断纵深引入诠释机制,构成更高层次的双向循环理解过程。

    2023年01期 8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对算法边界的哲学反思

    吴静;

    数据主义常常将数字化解读为事实本身。然而,算法依据不同目的产生,成为承载经验世界不同解读方式的“兔子洞”。算法因其内在的逻辑,不能为问题、数据、解释负责,却又因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嵌入而架构起权力的凝视。算法所制造的边界不断设置新的社会规范和行动准则。算法广泛的商业化运用,使用户有可能成为“机器控制主义”的合格产物,从而导向资本利益的最大化。破除算法神话的关键步骤是对算法本身进行“祛魅”。将算法规制引向健康有序的方向,需要从社会属性、数据类型以及实现方法三个层面入手,建立有效且富有反思性的数据科学方法。

    2023年01期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美学与美育

  • 梅兰芳表演美学精髓的当代阐释及价值

    邹元江;

    梅兰芳的“表情”并不局限于“面部”,而是“具身”性的。所谓“具身表情”也即戏曲演员处处以“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身体纯净姿式来“表情”,它是以唱、念、做、打(舞),口、手、眼、身、步等极其繁难艰奥的“四功五法”童子功为根基所建构的身体“姿式化”的审美符号系统。梅兰芳的表演处处要显得美又不费力,就必然涉及戏曲演员“新的存在”的本体论问题:“在”即“异在”。“在”之作为出离遮蔽,作为“展开状态”,正是通过“特定变异”而扬弃自身,即以非对象性的“异在”而“在”。这个“异在”正是梅兰芳所获得的“新的存在”之独属于艺术家的“存在感”。这种独异于人的艺术家的“存在感”使原本日常的“梅畹华”生成为“尚不是的……”,由此开启了梅兰芳“在”即“异在”的独绝审美在场视域。正是奠基于具身表情所凸显的“在”即“异在”性,对梅兰芳表演艺术最根本的知觉视域因而就是借助“观众的想象力”可心观直透的作为非对象性、非实体化“纯粹的创造物”的意象世界。正是借助建立在具身性童子功基础上的“反复出现的原则”——“前置表达”这个“演员的秘密”,梅兰芳的表演处处让观众目(耳)不暇接地知觉到具身意象的生成性、流动性和重叠性。

    2023年01期 107-11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博物学:恰当自然审美的必要基础

    薛富兴;

    国内博物学提倡者为博物学描绘了三副面孔:自然科学原型、现代科学反思之参照物与生态文明教育之科普途径。立足于环境美学,我们发现了博物学与自然审美之交会点:两者共享对自然之好奇心、非功利地对待自然之自由精神,以及对自然之真和自然之美的赞赏。博物学对自然之测量、命名与分类工作实为深度欣赏自然所需的必要的前期功课。在环境美学视野下,我们可将博物学理解为恰当自然审美的必要基础和理想范式,因而我们提倡一种以博物学为基础的自然审美。博物学与自然审美的融合拓展了博物学的文化功能。

    2023年01期 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卷首语

    <正>《哲学动态》创办于1963年,2023年迎来了创刊60周年。《哲学动态》原名《国内哲学动态》,1987年更为现名。60年来,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支持、广大学人的厚爱以及几代办刊人的接续努力,《哲学动态》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已由反映哲学界资讯的信息资料汇编成长为国内知名哲学专业期刊,致力于全面反映哲学前沿动态和优秀成果。历经60年的发展,《哲学动态》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清晰的办刊思路。作为哲学界的重要刊物之一,《哲学动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守“动态”办刊初心,紧跟学术前沿,发掘具有前瞻性、生长性的话题,追踪反映哲学最新动向和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对中青年学者的培养,

    2023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哲学研究杂志社2023年度重要选题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哲学研究杂志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现实问题带动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和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哲学研究杂志社下辖《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年鉴》等期刊,在创新与传承的基础上将2023年度重要选题胪列如下:

    2023年01期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