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易》以感为体”——兼论六朝易学诠释中的玄佛融合An Interpretation of “Resonance-Gan is the Root of Change-Yi”
谷继明
摘要(Abstract):
《世说新语·文学》中殷仲堪与慧远关于"《易》以感为体"的对话,可以称为一个典型的思想史事件。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出玄学与佛学的交涉,而且通过分析殷仲堪和慧远各自对《易》与"感应"的理解,并追溯"感应"的诠释史,可以看到中国思想中这个十分关键的概念是如何丰富起来的。慧远释"感应"有三层含义:作为因果报应的感,作为神识应物的感,以及圣佛度化众人的感。这三种感应都可以在易学中找到相应的资源,而他的阐发也丰富了易学的内涵,进而启发了理学家的思考。
关键词(KeyWords): 殷仲堪;慧远;感应;三教融合;易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六朝易学研究”(18CZX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谷继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少明:《什么是思想史事件》,《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第8—13页。
- (2)慧皎:《高僧传》,中华书局,1992,第315页。
- (3)陈统:《慧远大师年谱》,载《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第319页。
- (4)严可均辑:《全晋文》,商务印书馆,1999,第1388页。
- (5)朱伯崑:《易学哲学史》,昆仑出版社,2009,第376页。
- (6)王晓毅:《东晋“易象妙于见形”之辩及其意义》,《周易研究》2017年第6期,第5—8页。
- (7)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第796页。
- (8)谷继明:《周易正义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第68页。
- (9)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105页。
- (10)王颂:《千年人谓两风流——论〈道贤论〉所记名僧名士事》,《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第58页。
- (11)姜广镇:《世说新语与佛教》,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6,第93页。
- (12)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293页。
- (13)王悬河编:《三洞珠囊》,载《正统道藏》第25册,文物出版社,1988,第289页。
- (14)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第2199页。
- (15)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第31页。
- (16)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第711页。
- (17)刘屹:《王凝之之死与晋宋天师道的渊源》,《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2期,第71页。
- (18)孔颖达:《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18页。
- (19)②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第358页;第359页。
- (20)陈侃理:《儒学、数术与政治:灾异的政治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第9页。
- (21)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0,第3173页。
- (22)王利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第556页。
- (23)孔颖达:《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983页。
- (24)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第22页。
- (25)汤一介:《早期道教史》,昆仑出版社,2006,第55页。
- (26)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62页。
- (27)③ 郭璞:《藏经》,载《丛书集成新编》第2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社,2008,第221页;第221页。
- (28)小林正美:《六朝佛教思想研究》,齐鲁书社,2013,第21页。
- (29)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第154页。
- (30)张春波:《肇论校释》,中华书局,2010,第68—70页。
- (31)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第106页。
- (32)王仲尧:《易学与佛教》,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第110页。
- (33)张春波:《肇论校释》,中华书局,2010,第102页。
- (34)④⑤ 参见谷继明:《周易正义读》,第253页;第245页;第280页。
- (35)④ 张文江:《〈管锥编·列子张湛注〉解读》,《学术月刊》1999年第12期,第45—54页。
- (36)⑤ 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第119页;第119页。
- (37)钱钟书:《管锥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第766页。
- (38)谷继明:《六朝易学的二重性及其与佛学的互动——以〈讲周易疏论家义记〉为中心》,《哲学动态》2016年第7期,第58页。
- (39)孔颖达:《周易正义》,第272页。
- (40)谷继明:《周易正义读》,第67页。
- (41)王畿:《王畿集》,凤凰出版社,2005,第795页。
- (42)高攀龙:《高子遗书》,载《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561页。
- (43)吴震:《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第96页。
- (44)⑦ 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第440页;第460页。
- (45)杨时:《龟山先生语录》,载《四部丛刊续编》影宋本卷一,商务印书馆,1934,第10页。
- (46)杨立华:《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104页。